级别: 九级会员
UID: 1018998
精华: 0
发帖: 3009
威望: 1000 点
金钱: 209889 RMB
贡献值: 285 点
注册时间: 2019-10-02
最后登录: 2025-05-08
0楼  发表于: 昨天

中国军备在印巴冲突的首次实战

中国军备在印巴冲突的首次实战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一场致命恐袭,
再度点燃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70年未解的恩怨。
在这对老冤家的新一轮交火中,
中国军备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军事资讯网站Clash Report星期三(5月7日)在社交平台X上传了一组疑似为中国PL-15E空对空导弹残骸的照片。
据称,这些导弹残骸坠落在印度旁遮普省东北部的霍希亚布尔(Hoshiarpur)地区。

其中一张照片显示的是导弹本体后方的雷达罩,
残骸上清晰可见序列号与标有“导引头测试口”的舱门,
另一张照片则显示导引头部件的残骸。


这些照片是在印度军方星期三向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发动致命空袭后流传开来。
这场空袭至少造成38人死亡,
巴基斯坦还声称击落了五架印度军机。

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当天在议会上透露,
该国出动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斗机击落了五架印度战机,
其中包括三架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斗机,
两架苏联时期制造的米格-29和苏-30。

香港《南华早报》推测,
巴军可能使用歼-10C或枭龙(JF-17)战机发射PL-15E导弹。
如果这番说法属实,
就意味着歼-10C战机和PL-15E导弹有了首次实战的成绩单,
法制“阵风”战机则是服役以来首次在实战中折损。

不过,达尔并没有透露具体交战细节,
如是否使用了PL-15E导弹、五架印度军机被何种导弹击落等。
面对CNN记者要求提供证据时,
巴基斯坦防长阿西夫只淡淡回了一句:
“证据都在社交媒体上。”

另一方面,印度至今也未松口确认,
是否真的有战机在空战中被击落。

PL-15导弹是中国研制的远程空对空导弹,
最大射程可达300公里,
飞行速度可达五马赫,
具备双向数据链能力,
能在飞行中接收并回传制导信息。
PL-15E则是该导弹的出口版本,
射程145公里,
性能略逊一筹。

歼-10战机是由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的第四代战斗机,
从2003年起在中国空军服役。
巴基斯坦至今是唯一一个引进这款战机的国家,
该国在2020年一口气下单36架歼-10CE,
还一并采购了250枚PL-15E导弹。
首批六架在2022年交付,
目前巴军手头上已有20架现役在岗。


中国网民发表胜利宣言
一款诞生于20年前的第四代战斗机,
竟在实战中击落了更先进的法国第四代半战斗机。
这让不少中国网民和军迷兴奋不已,
直呼这是“中国军工硬刚欧美的高光时刻”,
并认为这将为中国军工企业带来大量订单。

更有人调侃道:“巴基斯坦干成了中国一直想干却没机会干的事。”

网络大V、《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也形容,
这是巴基斯坦军队使用中国制造防空系统对印度俄法制战机的一场“压倒性实战胜利”,
更是“全球衡量中国军事实力的一把可信尺子”。

这股胜利情绪很快就传导到了资本市场。
截至星期四(5月8日)收盘,反映军工股走势的中证军工指数上涨2.1%,
航天南湖、晶品特装等逾10只军工股涨幅超过10%,
歼-10C战机制造商中航成飞更是涨停20%。

热闹归热闹,眼下各种说法、网络的公开照片是真是假,
还得打个问号。
尤其在战场局势紧张、信息满天飞的当下,
各方带有目的的信息战和舆论操作,
往往会让真假消息纠缠在一起,难以厘清。

据BBC报道,社交媒体近日流传两张据称是印度空军战机坠毁的照片,
但经查证,其中一张实为2024年发生在拉贾斯坦的军机坠毁事件,
另一张则是2021年发生在旁遮普省的坠机事故。

目前已有部分媒体报道印度军机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坠毁,
如《印度教徒报》引述政府消息人士称,
至少有三架印度战机在该地区坠毁;
一名匿名法国情报官员也向CNN证实,
印度空军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巴基斯坦击落。

但这些报道都没有说明,
印度军机是被导弹击中,
还是意外或人为操作失误导致坠毁。

有分析人士指出,
现代空战早已不是单靠战机性能定胜负的比拼,
飞行员训练、武器系统效能、信息链整合、预警与战术配合等诸多环节,
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即便有战机被击落,
也无法单凭这一点评判整个战机的优劣。

可以肯定的是,
巴基斯坦此次确实部署了中国制军备。
而巴基斯坦在这场冲突中取得的任何战果,
不仅对巴基斯坦具有象征意义,
对中国军工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展示窗口。

彭博行业研究防务分析师朱怿(Eric Zhu)就指出,
目前多数中国自主研发的现代化武器系统都没有实战检验,
有了实战经验,
更有利于中国向海外推广国产装备。

印巴冲突成了中西武器对决?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
2016至2020年间,
巴基斯坦的武器采购中有高达81%来自中国,
显著高于2006至2010年的36%。
相比之下,
美国在巴基斯坦军火供应中的占比则大幅下滑,
从36%降至零。

与此同时,
印度对俄罗斯武器的依赖减少了一半以上。
2006年至2010年间,
印度约80%的武器是采购自俄罗斯,
但过去四年,这一比例已降至约38%,
取而代之的是来自美国、法国和以色列等盟友的军备,
占比已超过一半。

美国《纽约时报》分析,
上述武器流动模式的转变,
其实也折射出在中美两大国的角力下,
南亚这一动荡地区原有军事联盟格局的重组。

一向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印度,
如今已逐步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
转而向美国靠拢;
而阿富汗战争结束后,
美国对巴基斯坦的重视程度下降,
使巴基斯坦转而向中国采购军备。

如今,随着中美博弈日益加剧,
美国愈发将印度视为抗衡中国的重要伙伴;
在美印关系持续升温的同时,
与印度有领土争端的中国,
也在军事与外交层面加大了对巴基斯坦的支持力度。

前美国国防部高官、现任美国观察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福特就指出,
未来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
将越来越像是印度出动美欧制造的武器,
对上巴基斯坦所使用的中国军备。

在这样的背景下,
中国网民将这一轮印巴冲突当作中西方军备过招的一次“现场展示”,
或许不难理解,
但在宣扬本国武器甚至提前发布“胜利宣言”之际,
恐怕还是要记得,
眼下濒临战争边缘的是两个拥核国,
还是别显得太兴奋了。